而且贵金属也和开采数量有关吧..
我猜测1:10是方便算帐
例如说
DM:你们来到熊国,发现那里的钱和你们平时看见的不大一样
DM:你们同行的银行家对你们说"一般而言散发着太阳光彩的大熊币,相当着18个拥有月亮光芒的母熊币,又等于216个星星之辉的小熊币"
PC:哦.....................
DM:银行家又说"当然了,还有次熊,三熊,熊叔,东宫母熊,西宫母熊,十八小熊这几种钱,大概是..."
PC:...
然后PC说“那又如何?”,掏出了古老,大个而且成色十足的金币,上面的花纹因为年代的久远已经模糊不清.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做成了生意
1比10的货币很正常,我们这个世界的数学是十进制的
但首先兑换比例应该经常有小范围浮动
其次这始终是铸币的兑换比例而不是金银的
设计他们都一样重才是方便计算的考虑
最奇怪的事情应该是开一家里面有数上百万金币的价值的魔法物品"店" 等着别人去抢吧...再好的警卫也抵不过这么巨大的诱惑的....
然后交易的时候被5只头上戴着[熊国银行]武装巨熊围住抽走10%的关税...然后以成色问题强行以1磅兑45个大熊币的价格然后额外抽5%的手续费把大金币全换走了....
最后团中法师在帐目上记上一大笔汇兑损失...
商店可能买了保险了吧..警卫也是高价的!
但是pc一点都没有不高兴,因为他们挖到金币的时候就计算过下面这些,得出了“这些金子的实际购买力(PP)”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值来取代一般冒险者在账本上记“我今天发现了一堆金子”这样无用的言语
PP的计算方法大致如下
PP=Z/z
这些金子重X镑贵金属入境税后是Y镑,兑成帝国金币一共有Z枚
魔法物品A的基础价格是x帝国币,消费税和会员折价后是y帝国币,杀价后是z帝国币
Y=0.95X-B B为小费,常量,一般是100g
Z=Y*45后舍尾数
y=1.0335x (x<2000)
y=1.0500x(x>=2000)
z就比较复杂,要考虑其简单再生产的可能性以得出他的底价
所以要用公式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