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Bibliotheca Aeterna  (阅读 27106 次)

副标题: 主人是一位女巫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西冠城 (WESTCROWN)
« 回帖 #20 于: 2022-09-05, 周一 22:10:36 »
西冠城 (WESTCROWN)
譯名錶







1.寇拉達斯
2.德羅文奇府
3.多嘉娜宮
4.特里瓦杜姆
5.米拉坦薩
6.蒂萊諾斯府
7.皇家碼頭
8.卡塔達·奈斯迪迪亞
9.奧羅登
10.奧羅登像
11.城衛營
12.塔拉尼克之家
13.阿戴爾會館
14.奧羅登運河
15.褶市
16.奧貝里戈門
17.暮色市集

具體介紹
« 上次编辑: 2022-09-13, 周二 14:06:50 由 靜海聆 »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靈魂之河
« 回帖 #21 于: 2023-07-11, 周二 16:40:44 »


Summary
A map of the River of Souls, depicting the following:

the Material Plane (center, top-left circle)
Ethereal Plane (bottom, top-left circle)
Negative Energy Plane (top, top-left circle)
Elemental Planes, Inner Planes, and Astral Plane (colored rings and center)
the Boneyard (structure left of center)
passage to the Outer Planes (left, joining the top-left circle)
Maelstrom (right edge)
The Antipode (center right, on the edge of the Maelstrom)
Positive Energy Plane (left, top-left circle)
First World (between Positive Energy Plane and Material Plane)
Additional symbols depict the life cycles of petitioners (red circles, top) and outsiders (green circles, bottom).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Lands of Conflict】冲突之地
« 回帖 #22 于: 2023-08-28, 周一 16:04:11 »
【Lands of Conflict】冲突之地

57/63 幾乎翻完了,很可惜。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PF2【LOGM】观察者半神 Monitor Demigods
« 回帖 #23 于: 2023-09-02, 周六 12:44:07 »
观察者半神 Monitor Demigods

魔族深挖凡人的劣根性,天族则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对于观察者们而言,他们更在乎的是方法而非道德成果。从御衡者(aeons)与制裁者(inevitables)的严格教条,到招魂者(psychopomps)的务实中立,再到幻蛇(proteans)们所追求的无序混沌。比起沉溺于道德伦理的哲学辩驳,观察者们更多地是从宇宙的维度出发,就宇宙之法则、位面与真实而互相争斗。

凡人们崇拜观察者半神,正如同他们崇拜至高天领主(empyreal lords)与魔神(fiendish demigods)一般。他们中的一些,尤其是管理者以及学术界人士,常因内心的控制欲或是对有序宇宙的天然向往而被玄秘的“一者”(Monad)以及“原初制裁者”(primordial inevitables)所吸引 。而那些蒙受混沌之恩赐——创造力与自由的艺术家以及玩世不恭之人则将他们的崇敬献给了幻蛇领主(protean lords)。人们又常常认为,招魂者引座人(psychopomp ushers)的崇拜者们都是些病态而觅死之徒,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招魂者的信徒往往是那些将生命带入到这个世界的人们——助产士、农民、以及那些摒弃了理想主义转而追求务实的实在者。

本节介绍了一些最为知名的观察者半神。其信仰崇拜的具体数据详见诸神总表。


巴尔扎克 BARZAHK
“通途”巴尔扎克(Barzahk the Passage)身披一袭长袍,一只手上捧着墓碑之锁,一只手下拐着巨大的骨头钥匙。祂以巨大的候鸟模样显现世间,通常会是鸦类,但有时也选择显为某种鸣禽。“通途”巴尔扎克乃是能够执掌死亡通路(Dead Roads)(能够联络凡俗位面的隐秘通径网络)的一名招魂者引座人。在凡人之间,祂被奉为罗盘、旅者与守夜人的庇主。巴尔扎克的使命是引领那些远离家乡的亡魂回到他们应属的归宿。但不幸的是,巴尔扎克总是流浪在遥远与遥远的不知处,因而很少会履行祂所应尽的这份职责。故而,巴尔扎克的追随者们,无论他是招魂者还是凡人,都会主动地去照顾那些迷失的灵魂,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也包括抽象意义上的心灵之灵魂。而就如同他们的庇主一样,巴尔扎克的追随者们也经常四处迁徙,并在路途之中,帮助那些他们所遇到的人。


刻尔卡莫斯 KERKAMOTH
刻尔卡莫斯,亦被称为“静候虚空”(Waiting Void),乃是虚空、熵、以及静止的原初制裁者。尽管在许多人的眼里,衰亡与熵增是混乱无序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刻尔卡莫斯的追随者们却明了,在有序的宇宙里,循环的结束方是新循环的开始。这些信徒会去追寻此类转变的踪迹,尽其所能地去妥善处理掉那些已然无用的事物,就好比断舍离杂乱的衣橱亦或是拆除那些破旧的建筑。但必须知晓的是,刻尔卡莫斯反对那些恣意于破坏却不曾有宏伟蓝图的家伙,故而祂的追随者们常常会与那些邪魔(daemon)、恶魔(demon)以及幻蛇为敌。虽然刻尔卡莫斯的追随者们喜欢在空旷而寂寥的地方与他们的庇主进行联络,但他们也同样深知,这样的地方不可能永远存在,因为它们,也必然会被新的事物所填满。


一者 MONAD
所有御衡者,皆生于“一者”、归于“一者”、与“一者”相连,循“一者”指引。万物之状(Condition of All)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神祇。祂既存在于多元宇宙之内,亦存在于多元宇宙之外,祂对所有之存在、存在之所有都施加着影响。通常,万物之状会对多元宇宙的运行听之任之、无为而治,然而,当事件开始偏离它们不可言喻的设计之时,万物之状便会开始引导御衡者们加以干涉。凡人学者们通常会把一者人格化为创造、无极以及真理之神。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会对祂顶礼膜拜,而同样,一者也很少会理会凡人的祈愿。不过,学者们会去钻研并揣摩御衡者们的行为,借此拼尽一切地去辨别一者的终极目标,亦或是从中寻找到那些他们能够化为己用的普遍真理。仅有极少数的凡人能够真正地践行与一者相连所需的苦行主义,故而也只有极少人能够从一者处获取到类似其它神术施法者那样的隐秘知识以及恩赐之力。


秃鹫之母 MOTHER VULTURE
尽管秃鹫之母常会以盲眼的年轻女子形象显现于世,但实际上,食肉者(the Flesheater)是一个长着四只翅膀、两只长脖、其上顶着蒙面头颅以及血盆大口的巨大而臃肿的存在。秃鹫之母所昭示的,是有关腐败的二元进程。她既是凶残的杀手,其盛宴染红了大地,象征着腐败中所固有的死亡。但她也是一位体贴的母亲,象征着新生命将在毁灭后的肥沃土壤里生根发芽。秃鹫之母的凡人追随者们通常居住在沙漠或沼泽之中,他们将鹫母尊崇为消耗、更新与转变的庇主。而在最后的最后,她还会审判那些曾在生前寻求救赎的灵魂,决定他们的赎罪是否已足以让他们免去其所不欲的来世。


内瑞塞弥尼克 NARRISEMINEK
内瑞塞弥尼克亦被称为“无冕王”(the Crownless)以及“立王者”(Maker of Kings),祂乃幻蛇,头顶一道疤痕,一如燃烧的王冠所留。祂的真实形态尽管有些类似,但却鲜有人见。那是彩虹与灿金的幻蛇,燃烧的光环仿佛祂闪耀的双目,然而祂的眼窝中却空空如也。作为上升、科科塔尔(keketars,译注:一种生物)以及启示之神,祂很少与非幻蛇进行交流,但对于祂的那些幻蛇追随者而言,祂所给予的关于上升的转变与启示已足以让他们的思维观念改头换面。内瑞塞弥尼克的追随者,无论是凡人还是幻蛇,都会花费时间去占卜未来,并用魔法去改造自己的身体,他们甚至还会将这样的实践推行到更多自愿如此的生物身上。内瑞塞弥尼克的信徒否认一切类似于占星术这样基于可预测周期的占卜形式。


奥托门斯 OTOLMENS
奥托门斯乃是机械、数学与物理的原初制裁者,其使命是让星系、恒星、行星以及其它天体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之上。在她那位于轴心城(city-plane of Axis,译注:Axis 轴心枢纽)的天文台之中,奥托门斯与无数的奇匠族助手们一同,跟踪记录着物质位面上那种种天体的运动。一旦发现异常,奥托门斯便会派遣制裁者们前去纠正错误。奥托门斯是一个拥有着复数头颅与肢体的机械存在,据说在其忙碌之时,她会像星象仪一般不停地旋转。工程师、科学家们以及更多的其他人,因其所代表的数学精确性而对她格外推崇。那些指向她的祈愿往往是希望能够得到神圣的启示亦或是去避免掉不精确的计算结果,但就奥托门斯而言,她在回应启迪的愿望之外,有可能还会召唤更强大的追随者们前去那些信众的所在之地,去消灭那些威胁着星球的威胁


萨洛克 SALOC
萨洛克乃是骨园(Boneyard)中那座名为尖塔缘界(Spire’s Edge)的位面都市的统治者。招魂者引座人萨洛克乃是类人之形,但祂脸上除却数对鹿角之外再无其它显在的特征,而在其身周,两圈金环始终套在祂躯体之外不断地旋动着。作为法莱斯玛审判庭(Pharasma’s court)上的辩护律师,“不朽看护”(Minder of Immortals)认为,在判决灵魂何去何从之时,其内心之所企图与其行为之所后果同等重要。萨洛克甚至会复活那些已被定罪的灵魂,给予他们证明自己的第二次机会。凡人们尊萨洛克为代理者、青铜与教育的庇主。祂的追随者们往往是那些希望能够改善自己或他人的人,一如学生与教师。一些人希望能从尘世的监牢中获得解放,而另一些人则希望能够洗心革面,以免遭来世的惩罚。


瓦尔马洛斯 VALMALLOS
“答礼”(Answering Rite)瓦尔马洛斯乃是仪式、魔法与准备的原初制裁者。他形如一尊机械的巨人,敞开的胸膛里是一颗闪耀着光芒的心脏,无数的卷轴像行蛇一般盘旋在他的周围。瓦尔马洛斯知晓一切魔法法则,他会派遣他的代行者前去处理那些,并不因其真材实料也并未拥有掌控本领却得到了魔法之力的人。许多魔法学者认为,瓦尔马洛斯至少执掌着施法所需的那些复杂材料、姿势与言语成分中的某些部分。他的追随者们都是追求魔法的完美表现与效果的施法者。尽管他们愿意向他人传授魔法的奥秘,但他们会将自己施展时所用的技巧潜藏在层层的仪式之中,以筛选掉那些因缺乏耐心而无法正确施展魔法的家伙。


伊达吉丝克 YDAJISK
伊达吉丝克乃是语言进化、失落词汇与世俗俚语的幻蛇领主,其形为一尊拥有着六只手臂与眼镜蛇头的幻蛇,祂的身周环荡着声音、符号、形状以及无数其它的感官体验,永无休止地在实在与非实在之间转换它们的形态。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祂的躯体乃是由充满诗意的幻蛇文字交错而成。伊达吉丝克被称作“言之母”(Mother of Tongues),但一如所有幻蛇一般,祂的性别同样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变幻。伊达吉丝克的追随者们游荡在尘世之中,从远古的废墟里去复原那些业已消亡的语言,记录那些因文化衰亡而濒临灭绝的文字,更去发现或发明新的字词。言之母代行者们所获得的所有这些知识都会进入到祂的领域——“窃字书阁”(Library of Stolen Words)之中,在那里,它们会被抄录成册亦或是被储藏在魔法容器之中,最后被置放于那无数凡人学者们认为早已失传的卷轴和书籍之间。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Cosmic Caravan
« 回帖 #24 于: 2023-10-10, 周二 14:11:37 »
Cosmic Caravan(黃道帶)
關鍵詞:瓦瑞西亞/占卜/占星術/利爾剛(Lirgen)/阿茲蘭特/索克兄弟會




The Thrush
As the first constellation of the year, the Thrush (18 Kuthona—20 Abadius) is seen as a herald of the other signs, welcoming them with open wings.


The Lantern Bearer
The serpentine angel known as the Lantern Bearer (21 Abadius—16 Calistril) guides the other signs, protecting them from danger and monotony.


The Newlyweds
The Newlyweds (17 Calistril—11 Pharast) are represented as an intertwined couple or scarves that slip away for privacy. They are symbols of devotion and new life.


The Bridge
The constellation of the Bridge (12 Pharast—18 Gozran) carries the travelers of the Cosmic Caravan over danger and toward new adventure, and symbolizes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dark of winter and the light of spring.


The Daughter
The Daughter (19 Gozran—13 Desnus) is a light-hearted dancer and the first to cross the Bridge into the warmth and sunshine of spring.


The Rider
The Rider (14 Desnus—20 Sarenith) is the guardian of the Cosmic Caravan who watches over his companions mounted on his painted steed. He is seen as either a stern barbarian or a boisterous reveler.
2

The Patriarch
Seen as the father of the Cosmic Caravan, the Patriarch (21 Sarenith—20 Erastus) guides the Wagon through danger.


The Wagon
The Wagon (21 Erastus—10 Arodus) carries the other signs across the sky, and is seen as either a wheel with seven spokes or a seven-pointed star.


The Pack
The beasts of the Pack follow the Wagon (11 Arodus—16 Rova) and are seen as either loyal hounds or scavenging wolves.


The Mother
Seen as a cauldron over a warm fire, the Mother (17 Rova—30 Lamashan) provides comfort and sustenance against the coming chill of winter and is the spiritual heart of the Cosmic Caravan.


The Stargazer
The Stargazer (31 Lamashan—20 Neth), sometimes written "Star Gazer", is thought of as either a fool or a prophet who watches the heavens, searching for lost treasures or new wonders.


The Stranger
The Stranger (21 Neth—29 Neth) travels his own path that occasionally intersects with that of the Cosmic Caravan, and is depicted as a single staring eye.


The Follower
The Follower (30 Neth—17 Kuthona) travels behind the Caravan and can only be seen on the darkest nights. He is a veiled figure that represents what awaits all at the end of our journeys: Death.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遙遠世界
« 回帖 #25 于: 2024-06-04, 周二 13:36:33 »





目录

引言(Introduction)

第一章:太阳系(The Solar System)

太阳,燃烧之母(Sun The Burning Mother)


阿巴隆,骏马(Aballon the Horse)

卡斯卓韦,绿星(Castrovel the Green)

格拉里昂,牢笼(Golarion the Cage)

阿基顿,红星(Akiton the Red)

威瑟斯,环线(Verces the Line)

流放之地,消失者(The Diaspora the Lost Ones)

伊奥克斯,死星(Eox the Dead)

崔亚修斯,流浪者(Triaxus the Wanderer)

利亚瓦拉,梦想家(Liavara the Dreamer)

伯瑞斯达,摇篮(Bretheda the Cradle)

阿珀斯忒,信使(Apostae the Messenger)

阿克腾,陌客(Aucturn the Stranger)

其它世界(Other Worlds)

第二章:星际冒险(Stellar Adventures)

旅行(Travel)
传送门(Portals)
法术(Spells)
船只(Vessels)

环境(Environment)
大气和真空(Atmosphere and Vacuum)
重力(Gravity)
温度(Temperature)
时间(Time)


新法术和装备(New Spells and Equipment)
行星适应 (Planetary Adaptation)
群体行星适应 (Planetary Adaptation, Mass)
压力服 (Pressure Suit)


第三章:外星生物(Aliens)

【译者:以下怪物除了阿肖克默思族和阿巴隆机械之外,在Bestiary均有数据(数据和描述不太一样),在相关楼层会附上Bestiary那边的翻译链接】

阿巴隆机械(Aballonian)

伯瑞斯达水母(Brethedan)

阿肖克默思族(Contemplative of Ashok)

座龙(Dragonkin)

欧玛(Oma)

绍贝德人(Shobhad)

封底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世界之傷
« 回帖 #26 于: 2024-12-26, 周四 23:49:21 »
“这些规矩你们都给我听好。不是你自己带的东西,别吃。没煮开的水,别喝。正在生长的东西,别碰。见鬼,死掉的东西也别碰!你们知道我在世界之伤只碰什么吗?只碰我自己带进来,一直没离开我视线的东西,就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线待了五年还能活着,而你们当中有一半人到年底就会死掉。如果你们不想成为死掉的那一半人,就听从命令,留意同伴,并且保持警惕。还有,别!碰!任何东西!”
                                                                                           —— 塞德里克・梅卡迪安,旭日骑士团的十字军战士

4606年,世界发生了巨变,天空异象频现,海洋汹涌澎湃,帝国分崩离析,甚至有一位神祇陨落。但对于萨科里斯这片古老土地上骄傲的人们而言,世界在预言破灭之年(the Age of Lost Omens)的黎明到来时,不仅是发生了变化——它走向了终结。
世界之伤的开启摧毁了萨科里斯的首都,河流干涸,大地裂变,无数恶魔被释放到世间。而同一周席卷格拉利昂的风暴之灾可谓是因祸得福,因为这些超自然风暴的肆虐也减缓了恶魔向北萨科里斯中部边缘以外的推进速度,为萨科里斯其余地区争取了时间,得以在裂隙之影沿线集结起来,构筑防御工事;同时,这些风暴也使得邻国蒙蒂维得以加强其与萨科里斯之间、原本防御薄弱的边境(以塞伦河为界),并向外求援。
来自南方,信仰艾奥梅黛和其他神祇的十字军抵达后,一度遏制了恶魔大军,但不久之后,第二波更加强大且蓄势待发的恶魔从世界之伤中汹涌而出。这一次,即便是准备充分的神圣十字军也无法阻挡恶魔的狂潮。这一次,萨科里斯彻底沦陷了。
劇透 -  (边栏)什么是世界之伤:
“世界之伤”一词有两种含义:它既可以指曾经位于萨科里斯中部的、现已(并仍在)蔓延开来的峡谷、裂缝和沟壑系列,也可以指整个受到恶魔领主德斯卡利(他打开了格拉利昂与深渊之间的裂口)恶魔力量影响的区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术语可以互换使用,因为恶魔和被深渊腐蚀的土地仍然紧密相连。
圣战
迄今为止,针对世界之伤的恶魔,已经发动了四次圣战。尽管这四次圣战各有不同程度的胜败,但至今还没有一次能将蝗虫之主德斯卡利的军队从格拉利昂赶走。以下是这场战争的简史。
第一次圣战(4622 ar-4630 ar):尽管在世界之伤开启后的最初几年里,有相当数量的圣战士前来援助萨科里斯,但直到4622年,艾奥梅黛教会才宣布发动第一次圣战,因为奥罗登之死的影响极大地延缓了教会应对日益严重危机的能力。等到第一次圣战在蒙蒂维发起时,恶魔早已掌控了萨科里斯中部,还侵占了蒙蒂维大片领土。
第一次圣战增强了萨科里斯和蒙蒂维的守军,提高了他们的数量和士气,而面对实力突然增强的敌人,恶魔大军措手不及,他们被迫撤回北丘(Northmounds)。蒙蒂维和萨科里斯南部因此获得解放,十字军留在该地区帮助重建——蒙蒂维对此表示感激,但萨科里斯那些各异且高傲的部族则较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一援助。无论如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恶魔似乎满足于将怒火集中在萨科里斯的北丘,主要与那些试图夺回家族土地的幸存萨科里斯部族作战,而蒙蒂维则相对未受侵扰。
第二次圣战(4638 ar至 4645 ar):4636 年,当第二波恶魔从世界之伤中爆发而出时,十字军已在蒙蒂维的新家园安顿下来。他们再次拿起武器对抗恶魔,预期经历一系列短暂的战斗,并吹嘘说这次他们将把恶魔大军赶回世界之伤的边缘。然而,他们的期望并未实现。这一次,从世界之伤中涌出的恶魔不仅数量更多,而且准备更加充分。它们不再是十字军之前遇到的那种杂乱无章、混沌自私的暴徒,而是在强大指挥官驱使下的恶魔军团。在指挥官们麾下,恶魔组织起突击部队,通过传送出现在敌后,将敌人驱向己方前进的阵线,然后在两军之间将对手彻底摧毁。恶魔指挥官阿波纳维修斯的军队利用这种战术攻占了十字军城市眷泽城,迫使艾奥梅黛教会最终发起了第二次圣战。
然而,即便有第二次圣战带来的大量援军,恶魔即将获胜的事实也迅速显现。对于蒙蒂维来说万幸的是,恶魔们将大部分毁灭性的攻击瞄准了西部和南部。即将到来的失败促使蒙蒂维十字军领导人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选择——他们撤回了对萨科里斯的支援,任由恶魔大军席卷那片土地的残余部分,而是集中力量在西塞伦河(West Sellen)和穆特雷河(Moutray)沿线竖起守护石。他们行动的代价是高昂的,但当守护石闪耀起生命之光时,这些石柱将恶魔困在了失守的萨科里斯境内,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人免于惨死。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一成功,但萨科里斯几乎被完全摧毁,这通常被视为这场灾难性圣战的最终落幕。
第三次圣战(4665 ar–4668 ar):在守护石,猛犸领主不断施压,以及全民疯狂掠夺导致的分心的共同作用下,恶魔们被困在了萨科里斯境内。尽管它们仍在不断冲击边境,但似乎已满足于在其占领的领地内狂欢。与此同时,随着岁月的流逝,蒙蒂维的十字军变得越来越腐败——部分原因是巴弗灭邪教的阴险阴谋,该邪教已成功渗透进蒙蒂维的众多团体和教派;但也是因为资源紧张的艾奥梅黛教会在其战争行动中越来越多地接纳了不太可靠的成员。教会发动第三次十字军圣战主要是为了振奋十字军的士气,但随着其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转向自毁性的猎巫和内斗,这场圣战在其自身的腐败重压下崩溃。最终,第三次圣战在世界之伤中几乎一无所成——除了让萨科里斯的恶魔主子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第四次圣战(4692 ar–4707 ar):在深渊统治了数十年后,恶魔大军中出现了一个危险的新成员——风暴之王霍拉姆扎德(Khorramzadeh)。研究这场战争的学者们对于风暴之王是否一直以来都在伊兹进行统治,还是他只是该地区的最新到访者存在分歧。不管怎样,风暴之王对边境的首次攻击导致了不亚于坎纳布雷斯守护石破裂的灾难性事件。这次攻势的猛烈让十字军措手不及,但最终守护石还是坚守住了。作为回应,艾奥梅黛教会发起了第四次圣战。这场圣战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最艰苦的一次,历时15年,其结束原因无他,主要是因为对战争的疲惫。恶魔方面损失甚微,而且自这次虎头蛇尾的圣战结束以后,世界之伤边境的士气已降至历史最低点。

关于恶魔的狡猾本质
恶魔是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们能抵御凡人的魔法以及大多数普通武器和攻击的伤害,能够召唤更多的同类来协助战斗,还能轻松地进行远距离传送。那么,当世界之伤开启时,他们为什么没有立即席卷整个格拉利昂呢?
简而言之,恶魔一族的首领们总体上要比他们的大多数敌人所认为的更加聪明、更加狡诈。
4606年,世界之伤初次爆发恶魔大军时,尽管规模庞大且威力惊人,但那仅仅是德斯卡利在全力发动4636年的第二波大军之前的“试水”之举。在这次攻击中,德斯卡利允许第一波恶魔以一种毫无组织的恐怖浪潮肆意破坏。在混乱中,一些恶魔利用他们的传送能力到达了格拉利昂的偏远地区,其中许多至今仍潜伏在世界的阴暗角落。然而,第一波恶魔中的大部分都急于蹂躏眼前的一切,根本无暇停下来考虑战术。这同样是德斯卡利计划的一部分;最初的无序攻击只会加强这样一种看法:这些恶魔是一群没有领导者的疯狂恶魔,显然无法协同作战。
起初,德斯卡利打算在第二次攻击浪潮中,让他的恶魔大军充分利用传送和其他能力,但敌人迅速出其不意地建造了守护石,限制了他的军队使用这一战术。这些守护石在恶魔占领的土地周围形成了一圈神圣的能量环,其中沿东部和南部河流布置的更强大的石阵,在北部和西部的边界上形成了一种反射效果。虽然恶魔确实可以在世界之伤内部自由传送,理论上也可以从受影响的区域向北或向西进行实体行军,但其他因素(当地蛮族居民的攻击性以及缺乏团结一致的对手这一简单情况)使恶魔的注意力集中在南面和东面,因为那里的守护石和十字军本身构成了难以忽视的目标。
然而,德斯卡利还有另一个计划。他想给十字军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我毁灭,屈服于腐败,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替恶魔们完成他们的工作。萨科里斯的废墟本就足以让德斯卡利的军队摧毁和折磨上一个世纪甚至更久。但在巴弗灭及其象牙圣殿邪教的帮助下,恶魔们开始侵蚀十字军的精神意志,他们利用伪装成人类的恶魔或隐藏的邪教徒去骚扰并挑起轻蔑情绪,然后就任由人性去完成余下的工作。结果不言而喻 —— 如今的十字军已被堕落、背叛和罪孽所充斥。就如同葡萄酒必须经过陈酿才能散发出恰到好处的风味一样,人类的灵魂也必须被给予时间在绝望中沉沦,之后恶魔们便可收获成果并开启末日浩劫。

地区属性栏阅读
本章详细阐述了世界之伤的五个地区。每个地区的介绍都以该地区的核心特征为开篇,首先简短描述该地区的自然特性。本书中新出现的怪物或其他规则元素会用星号(*)标记。
阵营:此项指示该地区最常见的阵营倾向。
恶魔影响:世界之伤的某些部分受到不同恶魔领主的密切关注——此条目指出在该地区最常被崇拜的恶魔领主,或是对该地区居民影响最大的恶魔领主。
著名居民:这里列出了值得注意的具体非玩家角色(NPC),以及他们在该地区所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在世界之伤中通常广为人知,无论是作为臭名昭著的怪物或恶魔,还是(极少数情况下)作为长期以来从内部对抗世界之伤的英雄。
怪物与危险:此条目列出了在该地区可能遇到的最常见的恶魔、怪物和危险。有关世界之伤每个地区具体怪物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第41页的随机遭遇表。
重要定居点: 古萨科里斯的大多数城市已成废墟,但其中许多仍作为定居点存在——居住在这些废墟城市中的大多数是恶魔和邪教信徒,尽管也存在例外,并且文本中已对此进行了说明。每个城市都列出了人口数量。该数字表示居住在该城市的类人生物(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小恶魔)的数量。这些类人生物可能是被关押在贫民窟中作为最终祭祀或食物的囚犯和受害者,也可能是与恶魔为伍的邪恶佣兵叛徒。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类人生物甚至可能是躲在敌后苟延残喘的义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该地区地名录部分中关于该定居点的条目。请注意,这些数字并不包括可能居住在该城镇的任何恶魔或其他怪物——在世界之伤中的定居点,恶魔的数量可能会根据军队的调动或战事的起伏而显著变化。如果一个定居点的标注为“废弃”,则表示那里几乎没有类人生物居住,该定居点已成废墟,并被恶魔和怪物占据。
典型天气: 世界之伤中充斥着反常的季节和奇怪的天气。本条目列出了该地区的典型天气——请翻阅本书第27页的表格,以确定在世界之伤中度过任何一天时的天气状况。有关天气的规则,请参阅《Pathfinder RPG核心规则书》第437–440页。
典型降水:在世界之伤中,降雨和降雪并不罕见,但这些水源却极为危险,不宜饮用。尽管这些降水本身不会造成直接破坏,但体验起来却极为难受。世界之伤中的雨水往往呈现出奇异的颜色(有时看起来像血液、黏液或其他更污秽的体液),即使雨水看起来正常,其气味也总是令人作呕。腐烂肉体、生锈金属和衰败植物的恶臭常常弥漫在世界之伤的雨水中,而收集到的雨水本身,就如同饮用被污染的河流、池塘中的水一样,必然会导致疾病。
雪同样受到污染,雪花呈现出灰色、淡红色或污黄色,即使它们看起来是白色的,摸起来也会感觉油腻。当雪融化时,其外观和触感只会变得更加糟糕。甚至通过魔法操控的天气,如控制天气法术,也会导致产生污染的降水。
生存挑战
在世界之伤中,外来者几乎找不到可以饮用或食用的东西,而能够从这片土地上搜刮到的食物和水源又常常被寄生虫和疾病所侵扰。当角色尝试使用生存技能在野外生存、避免迷路或预测未来24小时内的天气时,应使用以下列出的难度等级(DC),而不是核心规则书中提供的那些。
如果角色成功找到了食物或水源,列表中还列出了某种疾病感染这些食物的机会。如果食物或水源不安全,请骰第28页的表格以确定其污染的具体性质。一个角色如果仅仅吃地上找到的食物或从任意水源中饮水,而没有成功通过生存技能检定,那他就会自动暴露于疾病之中。
劇透 -  边栏:第五次圣战:
第十三本《探索者冒险之路》-《正义之怒》-讲述了可能是世界之伤终结之日,或是阿维斯坦末日的故事。在这本冒险之路中,玩家们将置身于类似守护石崩塌和第五次圣战黎明等史诗事件的核心。无论好坏,这将是蒙蒂维最后一次圣战——而玩家们将决定其胜负。小说《混沌之王》和《探索者协会》第五季的推出也聚焦于第五次圣战,因此,本书的内容包含了对这些冒险活动及相关产品的一些剧透。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对这些即将展开的故事剧情保密,但它们仍会取材于接下来的书页中所提及的NPC、地点以及故事伏笔。
对于想要构建自己世界之伤主题战役的GM来说,本书第二章中详细描述的所有地点在《正义之怒》冒险之路中都不会扮演主要角色。而对于打算将《正义之怒》作为非神话冒险之路来开展的GM而言,第二章中详述的一些地点是当玩家角色需要从主线剧情中暂时抽身去提升几个等级时,开展额外冒险的绝佳场所。相反,眷泽城及城堡、东北伤痕之地(northeastern Wounded Lands)众多较小的地点(包括由赞迪尔.旺赫(Xanthir Vang)统治的巴哈穆特象牙圣殿堡垒)、废墟之城伊兹(Iz),以及被称为“门槛之塔” (Threshold)的监狱等,都将在《正义之怒》中作为主要地点出现,且这些地点的细节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 上次编辑: 2024-12-26, 周四 23:51:12 由 靜海聆 »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一個故事
« 回帖 #27 于: 2024-12-31, 周二 15:51:45 »

魔法之本质:异能魔法

研习异能魔法会让你觉得脑袋融成一团浆糊(通常来讲,只是比喻意义上的),幸运的是,我有一封来自这一学科的首要研究者,砺智书库的嘉文·弗雷斯特的信。
     
     秘传之理,未知之物,禁忌之知。

     那些被误导的神秘爱好者总以为这些是他们研究的基础,实际上却是他们的墓碑——这些幻想主要的功能就是让自视甚高的业余爱好者陶醉于用错误翻译的异国哲学来互相打动对方。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新的伪知识分子运动,他们自欺欺人地认为神秘的启蒙存在于异物——那些世俗的头脑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也许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这些运动最好的结局是留下无知和无耻,只在些不受欢迎的书中被记载。最糟的情况则是,这些业余爱好者会召唤出超维度的恐怖,死于他们自己叫出来的触手。

     为什么这些糟糕的神秘学总是涉及触手?

     那些被误导的研究者常常把神秘学当作奥法来研究:把它当作深不可测的力量,深锁在宇宙的谜盒里,等待着一些聪明但枯燥的解决方案。这忽略了问题的另一半。神秘学的力量不是源于孤立,而是源于联系。剥去所有的礼服、乐谱、吟唱、扭动的手指和神秘感,你会得到什么?一个故事

     思想、艺术和表达形成了形而上的线,这些线交织而成为了文化、传统和社群的宏伟织锦。每一个思索的生物都会在这个词汇库上创造出一些变化——每一个关于有其因而后有其果的痛苦教训,每一个被嘲笑或被铭记的睡前故事,每一个决定我们逻辑的句法规则,每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物件,都通过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无数感官组合而被扭曲。这些元素中的每一个都构成了你的叙事语言,扎根于你的思想和情感。每一个都是创造和操纵一个故事的工具。

     回头看看那幅宏伟的织锦。我们每个人都能感知到某种更大的画面,但只有真正的神秘学实践者才能辨别出各个线头。不仅每根线都彻底暴露在你眼前,而且丝线延伸到周围的织物中,向实践者展示你如何理解和叙述你的周围。一根磨损的丝线说明了你会反复回想的那个美妙或不愉快的记忆。另一根被埋藏在更明亮的图案下的不合时宜的线,则是一个最好被永远遗忘的创伤。而那些大胆的颜色则讲述着由万神殿或爱国主义塑造的强大信仰。

     一个神秘学的实践者该如何行动?他挑动。他梳理那根破旧磨损的线,以抚慰残破的情绪,使对象回想起一个更快乐的时间和地点。他把那根隐藏的丝线拉出到表面,将他们的羞耻感暴露出来,用被遗忘的痛苦折磨对象。他拽住大胆的颜色,唤醒信仰、狂热和愤怒,以对抗他们最深的恐惧。或者你甚至可以拉动新的线索,用与他们人格模式格格不入的新奇事物来分散他人的注意力。只要有心理活动的地方,就有这种神秘的潜力。

     随着这幅织锦的沉落和伸展,它在现实中留下了它的印记:思想和行动的回声仿佛粗布压在湿泥里一样留下痕迹。在这里,神秘学的实践者也大显身手,他们像猎人观察猎物一样阅读这些精神之痕,以辨别其过去。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这种基质。那最心爱的玩具承载着快乐的回忆,地牢里无声地回荡着那些被折磨的人的尖叫,甚至不死生物的肉体形态也不仅是一具骨头,而同等地承载着痛苦的情绪。拉动正确的线,你就会发现一切。

     解析、调整和挖掘附近的心智和精神能量也是神秘法术的基础核心,然而这些都是更高原则的反映,那原则代表着更大的力量。世界上生者的情感只是这幅挂毯的最顶层,它交织着无数代人的愿望、低迷和苦恼。这些情绪在灵界中回荡。在其他地方,经久不衰的思想在星界慢慢表现为不朽的原型,而灵魂与千百万个选择的重量产生共鸣,与外层的阵营位面融合,形成了浩瀚诸界。无可计数的众生经历了生与死,他们的故事构成了织锦的基础。在这宏大的设计中任选一个凡人,你都会发现多元宇宙的宏大叙事映射在他们心灵的某个角落。

     即使没有共同的语言、价值观和生活经验,神秘学实践者和他们的对象几乎总能分享这种神秘的记忆。这不仅足以施展魔法,而且让任何足够强大到足以挖掘这些宇宙的表达方式的实践者都可以通过操纵多元宇宙的底层神话而一次影响成千上万人。况且,如果我们相信记录者 Tabris(像我本人就相信)的话,还有更深的秘密和更大的叙事隐藏在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维度中!

     自然,我是比喻性地写下了前面这段话。你唯一在字面意义上操纵的线是你的肌腱,而操纵这些肌腱是外科医生和死灵法师们的下等科学。虽然极少数人在施法时可能会将上述的织锦概念化,但神秘学从业者更常通过其他方式来激发和汲取力量。最著名的就是通过一些艺术媒介挖掘潜在的文化联系。吟游诗人的音乐不仅悦耳,更是对社会所教诲的爱和恐惧的精心分析,配以对那些无形之线的有力牵引。最初的几个音符是一个邀请,让你的思想与曲调一起舞蹈。再来几个音符,就让你脱离了此世的凡俗存在。一个有计划的变调或不和谐的转折,就让你完全被改变了。

     一个奥术学者可能会研究吟游诗人的乐谱,确信法术隐藏在调号和乐谱中,但其实没有什么是如此公式化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想法都截然不同,都被实践者和见证者的情绪状态和内在叙事所调整着。你也可以称之为即兴创作或为观众而演奏。

     还记得我提到的那些吟唱不可名状之言的邪教分子吗?他们剖析密数书籍,制定秘密仪式。但仪式的指示只是咒语的一半。另一半却源于祭祀者的内心叙事,即这些仪式代表什么,仪式在通行的故事中会是如何发展的,以及什么可能会出岔子造成可怕的事件。他们那自以为是的启蒙叙事正是他们魔法的燃料。他们精心设计的密码、独特而排外的入会仪式和令人陶醉的香气就像故事书中的插图,促使每个实践者沉浸其中。然而,如果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魔法不仅是神秘,更是一种传说,他们就很容易受到游离情绪的影响:只要有一个参与者想象着会意外地变出一个可憎邪物,就可能实际上召唤出可憎邪物,这就是触手为什么会跑了出来。

     "那么怎么做呢?" 我能听到你要问。"如何,我才能把掌握神秘学所需的无数传说、修辞术和语调内化在心中?“告诉你,你早已经开始了。到目前为止,你的生活已经交织了无可计数的表达方式、公理、成语、旋律以及街头巷尾的传说,所有这些穿越了交错的几个世纪,而融合在你的自我认同中。通过一些训练,你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的经验来唤起思想和感情。只要有足够的存在感和掌握力,你就能重塑心灵、精神和现实。

     像那些邪教分子一样,我也曾致力于多年的学术研究,相信隐秘的卷轴会赋予我对宇宙超自然的洞察力,或者让深不可测的存在赋予我智慧。这起了作用,但并不是像预期的那样。

     我并不是用鲁特琴来取悦听众,而是从无数文化的故事中寻找共同的线索,从它们相互联系的共鸣中汲取魔力。我感受到了档案馆里每一件由死去多年的工匠留下的陶器中所倾注的自豪感,聆听过了刻在数百个预言甲骨中的可能性,并见证了一个被遗忘的孩子通过被丢弃的,如今存留在博物馆中的娃娃所讲述的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通过这一切,我借用、改变和发展出了许多我自己的咒语来挖掘神秘之力,然而究其本质,我的魔法和其他吟游诗人的一样,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叙事之池中汲取的。而你要如何实现同样的成就,还有待观察。

     如果你渴望奥术的乏味空虚,震惊世界的过敏症候群,或无知虔信的舒适拥抱,那大可把我讲的话丢在一边。我可以把你介绍给无数的牧师、隐士和没有朋友的法师。但要知道,神秘学是不同的。它开始于一个故事,非常像我们眼前的这个故事。你的旅程早在数百万个世代之前就开始了。

     开启你的心灵,迈出下一步。

嘉文-弗雷斯特
外典馆(Apocrypha)馆长
艾巴萨罗姆,砺智书库(Forae Logos)

« 上次编辑: 2024-12-31, 周二 15:54:32 由 靜海聆 »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Re: Bibliotheca Aeterna
« 回帖 #28 于: 2024-12-31, 周二 16:02:37 »
引用
神术本质论述 - 开拓者2版中文维基 - 灰机wiki https://pf2.huijiwiki.com/p/18266

魔法之本質:神術魔法


在我所有的旅程中遇過最嚴格、最教條的內希斯信徒,或許是我在神秘的十門殿遇見的那些人。這個教派有許多嚴酷無情的修行方式,不適合心臟太弱的人。以下是該教派的一份斷簡,出自《內希利之歌》(Nethry-Katha),又名《十門手抄本》(The Codices of the Ten Doors),作者據信名為奧斯里昂的阿巴祖爾,神殿的第三祭首。

「唯有極少數人可以得到內希斯賜與的恩典,但切記吾等蒙福之人不過是聖焰的守護者。聖焰燃燒於吾人內心,須餵以信仰,悅以犧牲。不可讓你的聖焰熄滅,因為這是你在神殿之中至高的職責。

有信與無信之人皆問『為什麼?』一切對偶的事物,都應得到對等的察考,因為對偶即是內希斯的本尊印記。但這一次,你的問題當得到解答,而解答就是『你是誰?』如果你的回答不是『內希斯之子』,就闔上本書,因為我要說的並不是說給你聽的。你並未受到揀選,也不會受到揀選。

使用內希斯的力量,便是受祂使用,將祂的意志引入自身。欲受祂所用,要使祂看見你的聖焰燃燒;欲使你的盛宴燃燒,要鼓吹以祂的名號。為此你當看向外面,看向內希斯本尊;欲見內希斯,你當學習專注,屏除一切雜見。一切的力量都從內希斯來,無明之徒所謂『魔法』,僅是祂的撫觸;他們口中的『法術』,僅是祂的一念。不過,欲分享祂的心念,只能自行爭取。內希斯的恩典有如開有十道門扉的宮殿,每一重後面都是一間裝滿寶物的房間,每一件寶物,都是內希斯的心念,等著你爭得請用之權。但若欲知曉每一道門後的事物,就必須先走入門扉。在這座神殿中,你會慢慢了解這十道門扉,就從屬於稚徒的第一道開始。

這是給你的第一段囑咐,務必聽從遵守:在十一月的第一個月之日,將鋸屑與灰燼抹在臉上,面向西邊,背對太陽;如此一來它雖能看見你,你卻不會看見它。緊握一株分岔的蘆葦,在地上畫出內希斯的印記。跪下,以額頭中心碰觸印記,同時口誦以下至聖的言語……」

--摘自《靈與肉的旅程:走向內希斯的萬千道途》第二章,巡遊牧師佐拉哈著

四六五四年,我得到一個機會可以參加席爾卡司系列講座,聆聽著名的席爾卡司大師本人解釋自己的神術魔法理論。我自然是二話不說,立刻出發。以下這段摘自當時的筆記,現在看來仍是震聾發聵:

「……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問,神術到底是什麼?它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我看到台下有些人在笑了。沒錯,答案似乎很明顯。『我們當然知道啊!神術魔法嘛,當然是從神明來的!』但我們真的知道嗎?如果我們可以聲稱自己真的知道,我們不如學習那些自大的法師,相信魔法是種可以量化的科學好了。各位朋友,千為不要心急,別忘了早起的鳥而有蟲吃,但早起的蟲兒卻會被鳥吃--但不管怎樣,蟲兒都沒有好下場。這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不是內希斯就是莎琳,或是托拉格和義洛理。說真的,聽到這麼多名字,你大概也會跟我一樣,好奇神明是不是比信徒還要多!但為什麼我身為一個內希斯的牧師,要提到其他神祇呢?因為內希斯要我這麼做。有許多事奉祂的人都說過,世間只有一條真道,那就是通過內希斯的道路。但我倒要問他們,我們的內希斯真有那麼善妒嗎?祂難道不會將祂的禮物,分享給所有值得的人嗎?內希斯會獎勵我們的虔誠,難道其他神就不會用施展神術魔法的力量來獎勵祂們的追隨者嗎?一個人要先掙得神祇的恩寵與信賴,才能逐漸掌握神術魔法。某種程度上來說,神術魔法就像是一枚必須深思熟慮才能花用的錢。你信仰的神也會限制你汲取神力的頻率。因為只有眾神才能隨心所欲使用神術魔法,而祂們又對這股力量百般保護。

也許你會問,那麼戲法呢?戲法是神祇表達信賴的方式,用來向虔誠者保證只要謹遵規則,他們就不會被遺忘。因此你可以隨意使用戲法,因為每次使用戲法,就是在肯認神明對你的信賴。

那麼,要如何贏得神的信賴呢?當然是靠言語和行為,還有遵循祂們的準則,將這些變成你的準則。神術魔法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是藉著神祇和信徒間的合作完成的。」

--摘自《靈與肉的旅程:走向內希斯的萬千道途》第六章,巡遊牧師佐拉哈著

我見過許多內希斯的先知與代言人,他們就像其他信仰體系一樣,可以分成各式各樣的宗派,而全知之眼兄弟會肯定是其中最迷人的一個。他們有許多獨特的儀式、修行和信念,說到這方面的紀錄,大概沒有任何能比他們自己更完整了。

「我們的道途不在外面,而在裡面;我們在自身之內找到內希斯,也只有向內追尋才能開啟走向祂的道路。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所有人都和先知一樣,只是內希斯的工具。我們所做的就是內希斯,而我們所完成的也是內希斯。每個人都有十道門;每當你學會打開下一道,走進更深的一層境界,你和內希斯的連結也會更強一點。祂是皮匠,而我們是祂的皮革,這是永遠不變的;但有了正確的修行,我們或許能擢升為祂的工作台。信仰愈堅定,就愈有機會受選。要知道,受選是內希斯的選擇,也是你的:祂選擇稱手的工具,而你則選擇是否讓祂揀選。謙卑是第一扇門,因為唯有謙卑才能將人獻給祂的意志,並知曉自己唯一的目的是推進祂的意志。想成為祂的工具,只有信仰是不夠的,還需要自律與實踐。你要時時聆聽,因為祂隨時會使用你的口舌;你要熟悉『空無』的狀態,讓獻身於祂成為你的第二天性;如此一來,當你最需要祂的時候,祂也許就會使用你。」

--摘自《靈與肉的旅程:走向內希斯的萬千道途》第十一章,巡遊牧師佐拉哈著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

线上 靜海聆

  • 呵呵
  • 版主
  • *
  • 帖子数: 2156
  • 苹果币: 9
歐帕拉地圖
« 回帖 #29 于: 2025-03-26, 周三 21:17:36 »
PDF成品索引及勘誤

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收尽百川一海纳,鲜衣怒马踏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