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地生物(The mudswamp being)
“目睹它们变形成另外一个生物是一次无比奇妙的经历——当然,你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否则在它们构筑器官时你可能就吓晕了。”
——邓·科普卢,拉迈松书院二年生
沼地生物在过去的数百年中一直被认为是大陆上各种生物的起源,即使在“诸神遗迹”事件之后,这种被证实为错误的学说仍在某些学术派系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这再正常不过了,任何一种新学说被全盘接受总要花费大量时间。
“沼地生物起源论”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些栖居于无光深渊的生物本身实在是太具有迷惑性了。它们本体没有固定形态,在感知到其他生物之后会迅速转化成为它们的模样,手段高超到连内部的脏器都能仿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沼地生物能够继承本体的能力。事实上,与其说是“转化”,不如说是“一坨软泥被捏成了其他形状”。就算复制的多么惟妙惟肖,它本质上还是没有智力的低等生物。
有趣的是,这种转化是无倾向性且不可逆的。就是说,当它们探测到任何生物,都会立即转化成为它们的模样并且带着这幅躯壳度过短暂的余生。这种转化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利的——对于觅食而言尤为明显。沼地生物主要依靠黏附小生物并消化来生存,而转化形态的沼地软泥黏度明显降低了。这至少证明了两个观点:沼地生物不具有智力,以及“诸神赋能”论的正确性。
然而,即使对于这种原始生物,我们依然所知甚少。我们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它们的特性不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为什么它们的数量却不见减少?再面对一个以上的生物时,他们是如何选择感知目标的?所幸,捕获一只沼地生物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也十分乐意看到对它有所研究的智者们补充完善百科的这一章节。
沼地生物(转化为探险者)
中型类人生物,绝对中立
AC:10(泥浆皮肤)
HP:5(1d10)
速度:15尺
力量9(-1)敏捷9(-1)体质10(+0)智力0(+0)感知15(+2)魅力5(+0)
感官:被动察觉15
语言:无
挑战等级:0(10xp)
本能变形:在开始战斗的第一个回合之前,沼地生物会变形成为队伍中施法等级最高的探险者的模样。
软泥脏器:沼地生物内部脏器破裂时会化为腐蚀性软泥,第一个接触到的探险者需承受1(1d3-1)点伤害,之后软泥硬化。
动作
扑击:沼地生物扑向敌人,用拳头和牙齿攻击。
软泥本质:沼地生物不需要睡眠,不会被致盲、失聪、击晕和昏睡,涉及到气味的法术也对其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