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现在是干什么的,怎么这么多人?”
戴着眼镜的死宅:“啊?你不知道么,这里是CW社新型魔导器发布会的现场,不过看这个尿性,肯定又是什么‘新式智能魔导器’,哼!智能魔导器智能魔导器,都是第二次魔导器革命惹的祸,现在什么东西都敢自称智能魔导器了……”
这位并没有一点魔力素质,彻彻底底的普通人一边抱怨着一边向着相反的方向走远了,这种明明和自己毫无关系却能侃的天花乱坠就是所谓的键盘魔导师吧……不过说到第二次魔导器革命,出身于名门大学密斯卡托尼克的大十字九郎自然不会陌生——
如果把新历70年初期魔弹装填系统(Cartridge System)的出现称作第一次魔导器革命的话,那新历75年出现的智能AI普及化便是引发第二次魔导器革命高潮的前奏。
在新历0075的春季,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魔道学家乔治·格伦(George Glenn)与他的研究小组将第一组短于32位的智能编码(DNA)以及其制作方法公布于众;并且他们成功的将这组短的难以置信的DNA加入到普通的存储型魔导器之中而且让其正常工作。
这种新式的“智能魔导器”介于传统智能魔导器与存储魔导器之间,可以通过制造时几个简单的操作就改变AI的等级:实力不足的魔导师就使用简单的带有少许辅助AI的魔导器,等到到达能够自由驱使等级的时候再将魔导器进行LevelUp。其方便好用的性能毫无疑问超越了传统存储魔导器,再加上低廉的造价(虽然比存储魔导器高一点)——一时间,这种让现代科学技术目瞪口呆的新技术广泛的在次元世界中流传起来。
也正因为这种廉价版本的智能魔导器扩散,传统[存储魔导器/融合魔导器/武装魔导器]的分类被再度模糊化,实际上很多的厂家会将自己出产的新式魔导器通通打上“智能魔导器”的后缀,而那些真正意义上高性能的智能魔导器反而越来越少了。这样好似饮鸩止渴的业界变革,用业界中一位大能的话说:”魔导器业界丧失了未来“。
敲了敲头,把教授魔导技术历史老教授沧桑的脸从脑海中抛去,现在,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进入这个会场。
”诶?九郎,汝看那边,是不是汝曾经的同学?“
顺着艾尔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群身穿便装的年轻人,手持亮银色的徽章,在保安面前晃了一晃就轻松的走近会场。而那个徽章的形状九郎异常的熟悉,那是密斯卡托尼克大学的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