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阅读 26130 次)

副标题:

离线 mimir

  • 版主
  • *
  • 帖子数: 3946
  • 苹果币: 0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于: 2010-09-23, 周四 23:55:24 »
为啥不叫“人物卡区”?

一方面,“练习”的含义太广泛了,远远不止做人物卡。团队合作、发呆吐槽、掷骰手法……都可以练习。
另一方面,我个人主张先找团后做卡,所以第一张卡不该是“练习”,而该是“实战”。
如果人物卡附上开团帖链接,那么别人能给出的建议,就比仅仅指出规则错误高上好几个层次。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区要不要指导战力?
我认为,如果有附开团链接,那么指导战力是合适的;没有的话,那就不要,且不该指导战力。

以上~
« 上次编辑: 2010-09-24, 周五 00:00:52 由 mimir »
Aa' i'sul nora lanne'lle
Aa' menle nauva calen ar' ta hwesta e' ale'quenle
Aa' menealle nauva calen ar' malta
Aa' lasser en lle coia orn n' omenta gurtha

Amin harmuva onalle e' cormamin
Amin khiluva lle a' gurtha ar' thar
Amin naa lle nai, a'maelamin
Cormamin niuve tenna' ta elea lle au'

离线 Ellesime

  • 風紀委
  • *
  • 帖子数: 13054
  • 苹果币: 667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1 于: 2010-09-24, 周五 06:41:10 »
叫练习区而不叫人物卡区大概最初是为了统一三个分区的字数吧……当然这不是什么重要问题……

先找团后做卡固然应该是较好的顺序(而且就算是数据纠错其实最好也是dm来进行),不过总要考虑有些人不那么好找到团的实际情况……

至于数据错误外的其他建议,我想这个问题很难讲,毕竟这应该是该团dm考虑的范畴……有的时候局外人即使是好心也会带来意料外的结果……

掷骰手法也可以练习嘛T_T 球指教……

离线 夜歌白憂伶

  • 崩壞妹子和胡茬大叔
  • Diver
  • ******
  • 帖子数: 3325
  • 苹果币: 0
  • 閒來無事種菊花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2 于: 2010-09-24, 周五 11:11:26 »
那就叫貼卡區吧......
緋紅色樂團

一群笨蛋而已了。

离线 Ssrop

  • Chivary
  • *****
  • 帖子数: 1753
  • 苹果币: 0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3 于: 2010-09-24, 周五 12:36:02 »
对的,蜜蜜儿可以连出六个六的哦!

离线 Leaf

  • 新人
  • *********
  • 帖子数: 13893
  • 苹果币: -5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4 于: 2010-09-24, 周五 12:51:22 »
练习区
我的第一张卡,很多不懂的地方,请指教。

版主: 维茜


把描述改成

我的第一张卡,我写的第一个遭遇,我写的第一个模组,我写的第一个....很多不懂的地方,请多谢指教。
1.这些事都有合理解释,但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公开。
2.由于降低了预算,监管力量削弱才有了这一疏忽。
3.该实验值得一做,并已经停止,得到了大量珍贵数据。还提供了就业。
4.有些重要信息,尘埃落定以后我们才能得知。下不为例。
5.由个人决策失误引起,已根据内部纪律条例予以处理。

离线 mimir

  • 版主
  • *
  • 帖子数: 3946
  • 苹果币: 0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5 于: 2010-09-24, 周五 13:27:30 »
叫练习区而不叫人物卡区大概最初是为了统一三个分区的字数吧……当然这不是什么重要问题……

先找团后做卡固然应该是较好的顺序(而且就算是数据纠错其实最好也是dm来进行),不过总要考虑有些人不那么好找到团的实际情况……

至于数据错误外的其他建议,我想这个问题很难讲,毕竟这应该是该团dm考虑的范畴……有的时候局外人即使是好心也会带来意料外的结果……

掷骰手法也可以练习嘛T_T 球指教……
不少新人PC和DM完全不了解怎样进行双向选择,这方面最好有个基础教程,比如开团帖应该包含哪些要素之类。
虽然有人说新人没得选,但我认为与其和负相性的队友玩,还不如不玩。

至于“更高层次的帮助”,诚然它不像规则一样,有“公认的绝对正确”,但它可以令求助者和帮助者更深地理解跑团这种活动。
这种比规则更高层次的理解力,我感觉在整个圈子内,目前是比较欠缺的。
我觉得,不要害怕错误,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培养出这种意识。

对的,蜜蜜儿可以连出六个六的哦!
:em006
Aa' i'sul nora lanne'lle
Aa' menle nauva calen ar' ta hwesta e' ale'quenle
Aa' menealle nauva calen ar' malta
Aa' lasser en lle coia orn n' omenta gurtha

Amin harmuva onalle e' cormamin
Amin khiluva lle a' gurtha ar' thar
Amin naa lle nai, a'maelamin
Cormamin niuve tenna' ta elea lle au'

离线 Leaf

  • 新人
  • *********
  • 帖子数: 13893
  • 苹果币: -5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6 于: 2010-09-24, 周五 14:11:42 »
愿者上钓不是很好么。。。

* Leaf 小小吐槽

 离线
[新增好友]
传简讯
显示帖子
资料统计

帖子数: 696 (0.479 /每天)自订头衔: Wish年龄:N/A 注册日期: 2006-10-03, 周二 10:21:59当地时间:2010-09-24, 周五 14:10:45上次登录: 2010-09-17, 周五 15:54:36
1.这些事都有合理解释,但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公开。
2.由于降低了预算,监管力量削弱才有了这一疏忽。
3.该实验值得一做,并已经停止,得到了大量珍贵数据。还提供了就业。
4.有些重要信息,尘埃落定以后我们才能得知。下不为例。
5.由个人决策失误引起,已根据内部纪律条例予以处理。

离线 Ellesime

  • 風紀委
  • *
  • 帖子数: 13054
  • 苹果币: 667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7 于: 2010-09-25, 周六 17:55:38 »
不少新人PC和DM完全不了解怎样进行双向选择,这方面最好有个基础教程,比如开团帖应该包含哪些要素之类。
虽然有人说新人没得选,但我认为与其和负相性的队友玩,还不如不玩。

至于“更高层次的帮助”,诚然它不像规则一样,有“公认的绝对正确”,但它可以令求助者和帮助者更深地理解跑团这种活动。
这种比规则更高层次的理解力,我感觉在整个圈子内,目前是比较欠缺的。
我觉得,不要害怕错误,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培养出这种意识。

其实我个人基本是赞同你的观点的,但这并不排除有人和我和你的观点都不同……就好像我个人会赞同“爱情是一种责任它需要双方小心的维护”,但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喜欢“好聚好散”的人而且他们过的还很好……怎么说呢,我觉得跑团无可置疑的一点是,它是个多人活动,那么参加它的人就应该自己有与人交往的能力。而判断可以和谁一起玩,谁会长期投入谁会一时冲动,谁会给你带来快乐谁只会让你感到麻烦……如何做双向选择,毕竟不仅仅是跑团需要的能力……

总之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不会与人交往,那怎么教也没用的……而适合玩这种游戏的人则总会找到自己的归属,因为他喜欢。

我觉得如果有什么意识需要培养,那应该就是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尤其是尊重和自己不同的意见,以及尽量不要口出恶言的自我修养。而这些大概已经超出新人指导的范围了……或者说……不应该到了这个年纪才开始注意?= =b
« 上次编辑: 2010-09-25, 周六 18:01:42 由 Ellesime »

离线 Leaf

  • 新人
  • *********
  • 帖子数: 13893
  • 苹果币: -5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8 于: 2010-09-25, 周六 18:16:34 »
青少年有社交障碍 大学生社交能力同七岁孩子
2010年09月21日01:07大河网-大河报我要评论(101) 字号:T|T
“父母过多地替代子女排解压力会导致个人社交能力的萎缩,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仅是社交恐惧,还会彻底厌恶社交活动,几乎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这是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袁岳日前发表的博文《从社交恐惧到社交厌恶》中指出的观点。目前很多教育专家认为,社交缺失与社交能力弱化已经成为如今青年一代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多数青少年恐惧社交

袁岳博士断言:“现在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基本上只相当于一个七八岁孩子的水平。而存在社交障碍的95%以上的原因都在于孩子在上学期间没有机会走入社会,从小就不与别人打交道,只是一味读书考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研究员朱松概括了造成当代青少年普遍社交障碍的原因: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来自学校和高考(论坛)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春游、夏令营等活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社交机会。家长、学生自己,都认为应当把学习放在首位,甚至将学习作为学生的全部生活。

性格外向的小杨,朋友广泛,从来都不觉得自己与别人打交道时存在障碍,然而刚刚做汽车销售的工作一年多,却遇到了社交困惑:他很奇怪为什么自己工作之后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汽车销售的工作让他几乎每天上班下班都是赔笑吃饭,工作上的强迫社交越多,他对与人打交道的厌烦情绪就越重。但他明白自己需要这份可观的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开销,又不得不继续社交过度地工作下去。在工作之余,他变得越来越孤僻,话越来越少。他怀疑自己患了“强迫社交症”。

朱松说:“这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缓解,每个人每天的社交量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过近。因为工作的社交过度而带来工作之余的社交回避是源于一种正常的自我调节机制,无可厚非。”

然而袁岳却认为,这种“社交过度”是一种伪观念,因为过去人们也同样工作同样社交,没有人抱怨过“社交过度”,而在现在,正是因为孩子们从小的社交不足导致了他们长大工作时对社交的反感和厌恶。

孩子社交受父母影响有多大

有不少家长有这样困惑,比如自身的学历高低或者职业的因素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呢?还有,父母能力有限人脉也不旺,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社交环境,是不是孩子也会变得内向呢?

这是多数人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其实无论学历还是职业与社交能力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袁岳说:“我们通常认为博士生的社交能力差,那是因为博士生可能从来就没有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所以他们的社交能力得不到发展,是停滞的。然而相比之下,其他同龄人可能都已经在职场上打拼多年了,自然社交能力会好很多。人们年龄越大,来自外界的社交需求和社交压力就越大,所以相对来说,社交能力得不到提升的博士生们就会被认为是社交能力不佳。”

“家庭收入还有人脉关系与孩子的社交能力没有直接联系。”袁岳先生说,“据调查,通常是工薪家庭中比较贫困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成才,因为他们更加独立,能够更早地得到锻炼,更早地去社交和打拼。相反家庭条件越好,父母创造的机会越多,孩子就越不可能利用这些机会。”

朱松说:“虽然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父母的收入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和父母的性格和日常社交行为能力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从遗传学角度讲,性格是遗传的,如果父母是比较内向不善与人打交道的人,孩子通常也是这种类型的人;另外,孩子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会效仿父母的行为和处世方式,这也造成了孩子和父母的社交能力往一边倒的现象。父母先改变,去增加自己的社交行为,提高社交能力。”

专家建议:提高社交能力

应从改变教育形式入手

朱松给出了建议:教育导向要改变。学校应该认识到对孩子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朱松说:“根据了解,日本、美国学校都开设专为锻炼学生社交的活动性课程,他们称之为‘远足课’。比如在美国,当学生读初中的时候学校会组织学生到城市的近郊去游玩,高中的时候组织学生到国内的其他城市看看,大学的时候要求学生出国走访交流,而这些都是按规定算学分的。国内的课程是不是可以借鉴呢?”

朱松指出:“现在独生世家的家长担心孩子在活动时出意外,学校更担心在组织活动时孩子出意外,学校要承担责任还要赔很多钱,这直接导致了学校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少。针对学校和家长这样的顾虑,是否可以通过给学生上保险来减轻学校的负担?

(大河报)


http://edu.qq.com/a/20100921/000003.htm



而且因为隔行如隔山一样,不清楚交涉的流程与术语也很正常啊
1.这些事都有合理解释,但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公开。
2.由于降低了预算,监管力量削弱才有了这一疏忽。
3.该实验值得一做,并已经停止,得到了大量珍贵数据。还提供了就业。
4.有些重要信息,尘埃落定以后我们才能得知。下不为例。
5.由个人决策失误引起,已根据内部纪律条例予以处理。

离线 Ellesime

  • 風紀委
  • *
  • 帖子数: 13054
  • 苹果币: 667
Re: 练习区为啥叫练习区呢?
« 回帖 #9 于: 2010-09-25, 周六 18:49:01 »
流程和术语这种东西,泡irc或者qq群一两天就可以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