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新盖亚NeoGaia 战役设定】0.2:神话补遗-宗教与意识形态  (阅读 5067 次)

副标题:

离线 无刀取

  • 英雄志愿
  • 版主
  • *
  • 帖子数: 1298
  • 苹果币: 1
在第一篇日志我们简要的讲解了世界的构成与底层的真相,在此之上,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远古的“神话”是如何影响居住在新盖亚的人们。

对于居住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宗教信仰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表现了国家对某种神明或思想的虔信,又涵盖了人民对其他异端邪说的宽容。因此,让我们首先从信仰开始。
« 上次编辑: 2022-02-02, 周三 12:24:03 由 无刀取 »
愿得我心若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さよなら 爱しい 大切な人 どうか“幸せに”——

离线 无刀取

  • 英雄志愿
  • 版主
  • *
  • 帖子数: 1298
  • 苹果币: 1
Re: 【标准历1589战役设定】0.2:神话补遗
« 回帖 #1 于: 2020-05-29, 周五 15:36:56 »
自从标准历(Fiducial Era)还远远没有被划定的第六纪开始,这片大地之上的人们就在有着无数的、形形色色的宗教信仰。这些早期宗教普遍认为世界上居住着超自然的生灵,世俗与精神世界是相互联系的。这些神灵可能来自于高山上、闪电中,这取决于人们的信仰。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诸神的时代慢慢步入尾声,这些早期宗教不是经历了彻底而充满创新性的改革,就是彻底失去了影响力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在前者之中最为成功的例子,便是启教。

启教,或称启蒙诸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光荣的罗马治世时期。传说,初始的圣贤,伟大的弥赛亚降世启蒙世人、使人们重新获得了信仰。尽管在大约标准历30年在地方祭司的要求下,圣贤弥赛亚被罗马的地方统治者命令杀害,但是相传他死后又复活、其后化作苍鹰回归了天空,而他所创建的信仰也在大约百年之后取代多神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信仰。启蒙诸教信仰唯一神,且普遍以同本体论认同神的多位性,因此在他们的语言之中,“神”既可以是单数、亦可以是复数,但是通常是复数且不可数。值得一提的是,启蒙诸教的信徒通常自称为“有信者”或是“迦克顿徒”(Chalcedonians,得名于五世纪召开的卡尔西顿大公会议,此次会议确定了神的多位性),而将其他异教徒称之为“无信者”。
在本战役集所处的时间段内,启蒙诸教已经经历过至少三次的教会大分裂以及无数次的小分裂——但是即便如此,启蒙诸教也几乎是整个旧世界——欧罗巴、北阿非利加与黎凡特阿拉比亚、乃至东亚细亚的主流宗教。

在标准历1589时,启蒙诸教分为三大主要教会:天空正教会,盟约公教会,以及太阳圣者教会。
« 上次编辑: 2022-02-09, 周三 05:34:26 由 无刀取 »
愿得我心若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さよなら 爱しい 大切な人 どうか“幸せに”——

离线 无刀取

  • 英雄志愿
  • 版主
  • *
  • 帖子数: 1298
  • 苹果币: 1
Re: 【标准历1589战役设定】0.2:神话补遗
« 回帖 #2 于: 2020-05-29, 周五 19:00:48 »
广布整个旧世界的启蒙诸教有着同根同源,在初始的圣贤弥赛亚回归天上以后,他的门徒们自称为继承者,开始创建教会。这一时期的教会被称作继者教会(Successit),而后来又称之为大公教会。在那之后,天空、太阳、盟约各自分离而各成一体。它们之间的教义有着十分复杂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但是从组织结构而言却普遍可以用两个纬度进行衡量,即为“高教会(high church)” 与“低教会(low church)”。“高教会”较为重视仪式、圣礼和神职人员权威,在结构上呈现严格的金字塔式组织;而低教会则往往较为“平面化”,并往往拥有着在纪律和信仰方面具有很大自由度的价值观。

天空正教会:作为启蒙诸教的长女,正教是罗马帝国及其北方几个邻国的主流宗教。天空正教会是十分标准的“高教会”,其与罗马巴塞琉斯的权威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正教是圣人崇拜的源头,就算到了如今也是册封圣人最多的教会。正教会的标志是开翼苍鹰,或者简化而来的Y字形十字架。

太阳圣者教会:随着罗马帝国北阿非利加及黎凡特阿拉比亚行省大崩溃的混乱中产生的教会。圣者教会由救世的圣贤太阳圣者所创,其创立目标便是意在解决大崩溃所带来的危机;圣者教会在创立之初就呈现出公社性,时至今日就组织纬度而言也更偏向于“低教会”。除去初始的圣贤弥赛亚以外,圣者教会往往更为崇敬其创始者太阳圣者,并认为后者与其著作乃是唯一神向人类启示的最终源头,这也是圣者教会与其他启蒙诸教之间最大的区别。圣者教会以太阳为标识,广泛流传在北阿非利加与西亚,乃至逐渐传播进罗马帝国腹地的安纳托利亚——并且与新罗马的正教会大牧首争夺着宗教统治权。

盟约公教会:启蒙诸教的末女,在大公教会分裂以来往往自冠为真正的“普世教会(Cosmopolitan)”——虽然这显得有些逾越,但是并非是毫无理由的。相比其他支流而言,公教的情况要更为复杂。其标志性的等长十字——盟约十字——象征着其起源:即为自由有信者的共识盟约。因为这个原因,公教会内部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小教会”:从与当地信仰结合的使徒教会,到高度推崇旧礼仪的东方古老教会;从极度反权威的再洗礼派,到握有公教会理论上最高权柄的罗马公教会——这些“小教会”之间各有分歧、乃至常常发生冲突,就组织纬度而言也各有“高低”,但是无论如何,普遍承认“公教会继承继者教会的事业,是为普世”的它们构成了整体的盟约公教会。
而追本溯源,公教会的前身是对应着东方正教会的西方教会。在面对启蒙诸教的各个分裂支流的小型教派时,东方教会选择了坚定果决的镇压,而西方教会则选择了更温和一些的妥协。而随着教会、政治、社会、文化等原因而导致的,在神学、组织以及纪律上的分歧逐渐加剧,最终,东西教会在第三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后因无法达成共识而彻底分裂。


简单理解启蒙诸教之间的关系:
劇透 -   :
公教与正教相互视为“迷途的”
圣教与公教相互视为“迷途的”
正教对圣教相互视为“敌意的”

作为极端范例,这里将中亚波斯帝国的二元宗教作例:
启蒙诸教视波斯摩尼教为“邪恶的”
——————————————————————————————————————————————————————
自从盟约产生以来的数百年间,罗马教会一直为公教会的最高领导者。但是自15世纪初始随着“现代信仰(Devotio Moderna)”这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低地改革、北德意志改革、阿尔比昂改革陆续发生,这些改革派对于罗马教会的不信任或是间接或是直接地导致了后者威望的不断下滑。而这样的不信任与敌对情绪并不仅仅是教义冲突,而是政治冲突,更是意识形态冲突。

这个时代的宗教既是一套宗教教义,也差不多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在“现代信仰”运动兴起的年代,正值欧罗巴的社会经济秩序围绕北意大利地区、围绕着罗马教会确立,并且部分地由罗马教会决定,而低地的改革者们将自己视为那一秩序的反对者。选择一种意识形态,既是一种政治承诺,也近乎是一种宗教承诺;宗教战争同时也是政见战争。这一点最初体现在低地诸省试图从洛林的控制中挣脱出来的低地独立战争之中——其结果是信奉“低教会”、反对神职权威的改革派们击败了背靠罗马支持的洛林大公,建立了联省共和国。其后,便是1582年在帝国境内因宗教意识形态冲突而爆发的施马尔卡尔登战争——战争再次由改革派一方获胜,奥格斯堡条约不仅削弱了加洛林皇帝对于北德诸侯们的控制,更是大大削减了公教会中本应占主流的“高教会”一方的影响力。第三便是阿尔比昂内战,这场战争同样可以视为阿尔比昂公教会内部“低教会”与“高教会”之间的冲突,在其中还混入了阿尔比昂人争论已久的“生而自由”概念的扩展。在此之上,还有法兰克尼亚内部险些爆发的内战以及独特的低教会政治实体黎凡特邦联——其作为对于北阿非利加与阿拉比亚近乎无休止的侠义战争的结果而产生……


既然我们提到了意识形态,那就让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意识形态(ideology)
« 上次编辑: 2022-07-04, 周一 02:19:02 由 无刀取 »
愿得我心若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さよなら 爱しい 大切な人 どうか“幸せに”——

离线 无刀取

  • 英雄志愿
  • 版主
  • *
  • 帖子数: 1298
  • 苹果币: 1
Re: 【标准历1589战役设定】0.2:神话补遗
« 回帖 #3 于: 2020-05-30, 周六 16:13:10 »
正如之前所说,在这个时代宗教信仰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样也实实在在地反映在人们的现实世界中。信仰与政治紧密相连,等级森严的宗教体系必然会带来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采取相似信仰体制的政治实体间关系将更为友善,更易于达成外交协定,民众之间也更会具有亲近感;采取相悖信仰体制的政治实体间关系则更为紧张,更易发生冲突。

而在在标准历1589中,我们将这些信仰体制大抵分为3种类型的意识形态:

普世主义(Universalism):由普世团结(Universal Unity)引申而来思想理念,曾是中世纪重要的基石,一种理想社会秩序的概念主要盛行于10世纪至14世纪初。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三个阶级”,即为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有一个主所赐的位置,有助于整个人类的福利,从而确保普遍的统一与平衡。社会中最广泛地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他们的目的是从事手工活和耕种土地。然后是战士,最初主要由贵族和他们的侍从们组成,他们的任务是保护社会和监督对世俗法律的遵守。最后,还有那些做祈祷的演说家,即神职人员,他们关心信仰的问题,关心他人的灵魂,引导他们走向救赎。在这一制度下领导者的权威是与生俱来的,却又是受到限制的。
这三个阶级分类逐渐变得越来越不可信,很大程度是因为阶级之间的过度并不平缓,而城市的发展造就的市民阶层更是大大地冲击了这一秩序。到了标准历1589时,这一意识形态逐渐演变为一种呼吁与圣贤的教导符合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倡回归传统的保守主义。
战役设定中以这种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思潮的主要政治实体为:包含加洛林皇帝直属领地在内的绝大多数神圣帝国诸侯领,北欧罗巴诺尔登三国,纳瓦拉王国等等

王制主义(Rexism):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制主义是由普世主义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意识形态。在王制主义中,臣民——无论是三个阶级中的劳动者、战士亦或是演说者——都是领导者的附庸——无论这个领导人是个国王亦或是皇帝。而领导者的工作与责任就是领导国家与社会走向一条正道,同时把人民团结在他的仁慈的保护之下。君主是财富以及凭借正义战争被征服的人们的主人,他像是一家之主管理家奴一样管理他的臣民,而臣仆的主人也是臣仆所具有的一切的主人,可以随时所用。
王制主义君主的一大特征便是绝对与任意,这是因为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但是也正也因为如此,君主无权侵犯上帝制定的自然法。倘若一个合法的、正义的君主肆意触犯自然法,他便会转变为非自然的、非正义的僭主(tyrant)。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制主义的领导者十分依赖于个人魅力。
战役设定中以这种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思潮的主要政治实体为:法兰克尼亚王国,亚斯图里亚斯王国,帝制罗马等等


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这个时代的共和主义十分宽泛,从完全自治的诸多北德意志自治领到行政结构复杂的阿尔比昂联邦与联省共和国、再到类似于无数侠义战团公社组织成的黎凡特邦联,皆可以被概括进共和主义的范畴内。纵使如此,这些形形色色的思想依然存在着共性:人民乃是上帝之下、一切正义权力之源泉;所有人生来理应是平等的,人是上帝本身的形象与类似体。(*虽说这一共性的概括是由阿尔比昂作家约翰·弥尔顿在十六世纪上半叶才完成的,但是这确实是十分贴切的定义)共和主义者往往断言国王(Rex)不过是一个官员,是由他们所统治的人民同意任命的,因此人民有权在他们管理不善的时候废除它们。
正如共和主义思想本身一般,以共和主义为主流的政治实体也往往十分多元:宪政共和国与地区自治邦联,公社国家与商业共和国……有些体制差异十分明显,但是无论如何,共和制国家都是一种与君主制相反的、由一群人掌权的政府形式。
战役设定中以这种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思潮的主要政治实体为:联省共和国,阿尔比昂联邦,上施瓦本联盟,海尔维第邦联、迪特马尔申自治领等神圣罗马帝国内自由邦,黎凡特邦联与格拉纳达自由邦等等

« 上次编辑: 2022-05-17, 周二 11:24:15 由 无刀取 »
愿得我心若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さよなら 爱しい 大切な人 どうか“幸せに”——

离线 无刀取

  • 英雄志愿
  • 版主
  • *
  • 帖子数: 1298
  • 苹果币: 1
Re: 【标准历1589战役设定】0.2:神话补遗
« 回帖 #4 于: 2020-06-01, 周一 12:49:48 »
劇透 -   :
一位有着正确思想的王国民应该如何评价下述意识形态?
普世主义/保守主义——
老顽固

王制主义/绝对主义——
正确思想

共和主义/公社主义——
共匪*
*支持共和制度者。任何忠良臣民若发现共匪,请立刻向你所在的大法官辖区报告。
 
愿得我心若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さよなら 爱しい 大切な人 どうか“幸せに”——